最近和做期货的朋友聊天,听到最多的就是抱怨:“这市场没法玩了!涨多了有政策管着,跌深了又怕OPEC+托底,长远看还要被新能源替代,真是上下两难!”
这话听起来没错,但它描述的是一个旧的、单边思维的交易世界。那个世界正在慢慢消失。未来的市场,尤其是2025年及以后,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投资思路:放弃寻找单边暴富的神话,转而拥抱在“夹缝”中产生的结构性机会。
这里的“夹缝”,指的就是政策调控和能源转型这两座大山之间。山与山之间有裂缝,而光,恰恰是从那里照进来的。
首先,我们必须扭转一个观念:不要把政策调控视为随意干预市场的“敌人”,而要把它看作是市场最重要的“参与者”之一。它的目的是熨平过度波动,保障能源安全。理解了它的动机,你就拿到了半张藏宝图。
国内的“天花板”与“地板”
当国际油价暴涨时: 为了稳定国内经济和民生,相关层面可能会通过释放储备、约谈炼厂、甚至暗示窗口指导等方式,给市场降温。这时,内盘SC原油的价格往往会受到明显的压制,形成“价格天花板”。机会点在于: 当价格因国际事件冲高至历史高位区间时,要格外警惕政策风险,不宜盲目追多,反而可以考虑逢高布局一些对冲策略。
当国际油价暴跌时: 为了维护国内能源产业的稳定(比如保护三桶油的开采业务),政策层面又会体现出“托底”的倾向。这无形中为内盘油价设置了一个“地板”。机会点在于: 当油价因恐慌情绪跌至极低位置(比如接近或低于国内原油开采成本时),反而是中长期布局多单的良机,因为向下的空间被政策锁定了。
OPEC+的“明牌”与“底牌”
把OPEC+也看作一种“政策联盟”。他们的核心目标是维持油价在对其成员国财政预算有利的区间(比如70-90美元)。机会点在于: 当油价持续低于这个区间下沿时,OPEC+大概率会通过“放风”、开会甚至意外减产来提振市场。这时,市场的“政策底”信号就非常明确了,是值得关注的战略做多机会。
能源转型对传统原油需求是长期利空,这毋庸置疑。但它绝不意味着原油会立刻退出历史舞台。这个过程是缓慢、复杂且反复的。它改变了游戏的玩法,而不是立刻终结游戏。
从“需求总量”思维转向“结构性短缺”思维
未来,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长会放缓甚至见顶回落。但与此同时,由于传统油气领域长期投资不足,全球的剩余产能会变得越来越脆弱。这意味着,全球原油供应链的“弹性”变差了。
机会点: 任何意外的供应中断(地缘政治、极端天气、生产事故)都可能在需求平淡的背景下,引发短期的、剧烈的价格飙升。这种行情不再是需求驱动的牛市,而是 “脆弱性溢价”的体现。对于交易者来说,这意味着波动率交易、事件驱动型交易的机会将比以前更多。
关注“最后的高潮”:炼化产能的格局变化
全球范围内,新的炼油产能投资在减少,尤其是在欧美。但现有的老旧炼厂关闭需要时间。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种局面:原油需求在缓慢下降,但炼油产能下降得更快。这可能导致在转型期中,成品油(尤其是航空煤油等难以被电气化的品种)出现阶段性紧缺,从而反向拉动特定品质的原油价格。
机会点: 交易者需要更精细地研究不同油种(如轻重质、含硫量)之间的价差变化,而不再是简单地交易原油大盘指数。机会藏在细分领域里。
环境变了,我们的思路也必须升级。在新的市场环境下,以下几个思路或许值得你参考:
“区间思维”替代“方向思维”
承认市场将在“政策顶”和“成本底/政策底”构成的大区间内震荡。你的核心任务不再是赌突破,而是识别区间的上下边界,进行高抛低吸。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纪律。
“对冲套利”替代“单边豪赌”
机会更多来自于价差和相对价值。
内外盘价差套利: 利用人民币汇率和国内供需带来的内外盘价格偏离机会。
裂解价差交易: 同时交易原油期货和成品油(如沥青、燃料油)期货,赌的是炼油利润的变化。
跨期套利: 利用近月和远月合约价差的结构变化(Contango 或 Backwardation)进行交易。这些策略复杂度高,但风险相对可控,更适合震荡市。
“事件驱动”的波段机会
在能源转型的漫长过程中,地缘政治、极端天气、OPEC+会议等“事件”会变得更加频繁和重要。保持敏锐,在事件发生前做好预案,在事件驱动价格脱离常态区间时,敢于逆向操作或顺势波段交易。
朋友们,原油市场的黄金时代或许过去了,但这不代表它没有了机会。只是赚钱的方式变了。从前可能是在风平浪静的海里撒网就能捞到大鱼,现在则需要在布满礁石和风浪的海域,做一个更谨慎、更聪明的渔夫。
政策调控告诉你哪里是暗礁,能源转型告诉你洋流的方向。 聪明的渔夫不会去撞击暗礁,也不会逆着洋流行船,而是利用对这两者的理解,找到鱼群最可能聚集的水域。
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重新审视这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会的市场。祝各位在2025年及未来的交易中,都能稳扎稳打,抓住属于自己的那份收益!
免责声明: 本文内容仅为个人投资思考与市场分析笔记,旨在交流分享,绝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。期货市场风险巨大,入市务必谨慎,请独立做出决策。